海洋大學綜合教學大樓

設計說明

校園配置架構與本研究中心之互動(Campus Interaction)

校園架構:海洋大學基地依山面海,自然景觀甚佳,但基地條件亦頗多限制,大致如下

  1. 雨季甚長,主要景觀面冬季東北季季風強烈。
  2. 校園土地平坦部分有限,不適開發之坡地佔60%強。
  3. 平地部份,土地形狀狹長不連貫。
  4. 舊有北寧路及沿線數十戶違章建築,橫梗校園中心。
  5. 濱海公路為校園之主要聯外道路。造成繼續填海擴充校園延續之限制。

目前校區配置呈現之系統如下所示:

  1. 組織架構:逐步導向以共同設施(圖書館、活動中心、行政、會議)居中心,各院群居週邊,宿舍居外圍之架構層次。
  2. 空間層次:海大校園具備完整之大型運動綠地,區域性之中型節點休憩空間,靜態之緩衝空間及親密之小型活動空間及可退隱之景觀腹地。
  3. 動線系統:校區主要以濱海公路對外連絡,校內車道以提供各建築物必要之服務出入為原則。各期環境景觀發展皆附設人行步道行徑,皆已逐步設連通走廊,以便利學生於漫長之雨季中使用,此廊道系統之分佈與表達已成海大校園之主要特色。
  4. 景觀系統:植栽之使用按外部空間之性質分別為開放式草坪,鋪面式地被,引導樹列,成群式樹欉等。重要交點處設噴水池及雕塑等重點強調,全校皆按規畫設置指標、路燈系統及街景傢俱。

本綜合研究中心之發展策略

  1. 基地現況:本基地位於校園中心公共設施區角隅,地處校園新舊軸線之樞紐中心,西南向接續總圖書館,東北向面濱海道路並鄰新校門,東南向接續主要教學區及廣場。在動線系統上,除連通穿越新校門之校區主軸大道外,並可利用總圖書館與航運大樓二期工程間之頂蓋式半戶外休憩空間直通北寧路。
  2. 多目標半室外活動中庭-校園架構早期軸線之延伸:

本案設計在尊重校園空間層次系統下,建議以中庭式節點緩衝空間,除延伸原校區傳統西北東南主軸,並創造海大校區中型尺度的室內主題活動場所。此中庭除可提供學生日益多元化的各類動靜態活動場所外(演講、表演藝術、小型演奏會等),可開啟閉合的天頂設計亦可克服漫長雨季與東北季風的氣候限制,除通風避雨功能之外,節約空調及省能目標亦能藉此達成。此多用途中庭在三樓並有連通走廊結合原總圖閱覽室及本中心三、四樓之期刊閱覽室與視聽資料庫。在建築意義上,此穿透性、主題性之中介空間一方面承繼校園早期軸線發展,另一方面結構及天頂系統之設計亦巧妙完成新舊建築(本中心與總圖書館)間互動(Campus Integration & Interaction)。

  1. 綜合研究中心-校園架構新舊軸線之統合

海洋大學背山面海,校園早期發展除強調東南西北之主軸性,中心公共設施之集中配置亦提供便利的教學聯繫。近年增建工作為爭取充裕發展空間,校園次軸繼續發展往海邊填土形成放射狀新生狹長基地。本研究中心之配置計畫除尊重原有軸線(多目標活動中庭之設置)研究中心級實驗室之設計以一曲線量體沿濱海道路自新校門東至西徐緩展開。配置構想除企圖統合後期校園放射狀次軸之理念外,空間架構分佈成南北座向將使教學空間享有最佳通風採光條件即面海視野景觀。空間架構統合在校內則引導一新空間序列由校門入口趨近半室內中庭,進而延伸至總圖書館與航運大樓間之休憩走廊,最後聯通北寧路形成一完整動線系統。此一互動空間層次之規畫致力於不同類型之室內外空間變化及轉接,以豐富校門主要軸外另一層次師生多元化活動及互動之需求。

  1. 景觀系統之配合

外部空間之植栽使用及指標設置,路燈系統及街景傢俱納入本設計規劃並配合校區景觀系統,致力完成新舊建物整合後全校景觀之和諧及一致性。

空間系統與學習活動之聯繫

  1. 空間界定
    外部空間-半室外活動中庭連接原總圖書館及本研究中心除延續校區主要活動軸線外,並為全校外部空間層次及序列之中介樞紐。

研究空間-研究中心建築本體字地下一層至地下四層,總計五層使用空間。教學研討空間及特殊實驗室主要分佈於地下一層,地面層及二層,地面層另設置郵局,獨立進出門廳,面對連通北寧路休憩廊道之軸線上,以方便師生課餘使用,郵車服務動線設於基地西側地面層,可直接連絡濱海公路,並且不干擾本中心主要入口之活動。三、四層為期刊閱覽室及視聽光電資料庫,藉由三樓之連通步橋與總圖書館結合為一,落實本中心在校區空間架構整合及延伸之設計理念。

  1. 機能分群

地下一層:材料所教室、材料所實驗準備室
地面層:物理小組教研室及實驗空間、郵局
二層:物理小組專業教室、材料所實驗室
三層:材料所實驗室、辦公室、所長室、圖書館期刊室
四層:圖書館光碟及視聽資料庫
屋突層:電梯機房、屋頂平台

  1. 動線系統

本案以半戶外學生活動中庭與校區總圖書館水平相接,在垂直動線整合上,中庭內設計一獨立直通樓梯上達三樓,並有人行步橋水平銜接原圖書館閱覽空間及本中心期刊閱覽室,期刊閱覽室內另設一直梯通達四樓光電資訊中心,期使動線系統在水平及垂直向度上整合一致,完成建築自身空間趣味性、功能性並種之特質。

  1. 基本模矩

節構系統除延續原圖書館之模矩,以8m*6m為基本室內模矩,並提供室內空間足夠且連續之南北向採光。實驗室及教學辦公室依室內模矩尺寸彈性隔間,期使未來樓面隔間及天花系統順利整合。

  1. 造型量體

量體配置除了以一多功能活動中庭重新延伸校區早期軸線,並界定主題式學生活動外,研究中心及實驗室結合之曲線量體亦嘗試統合後期校區放射狀次軸。延濱海公路歷面自然徐緩之流線造型。於校區外可整濱海公路沿線雜亂景緻,表達全新校園意象,校內則引導一新空間序列與原景觀系統密切銜接。


業主國立海洋大學地點基隆市完工日期1999年3月參與人員費宗澄、陳邁、陳德仁、余文義、羅吉書、廖耕暉、陳慧萍、高秀萍、趙佩琳、黃祥棟、高瑞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