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籃球運動館

建築概念及創新理念
本案建造台北籃球館主要的目標是提供一個7000座位,除標準籃球場並有彈性地使用在其他運動項目及演唱集會等活動,分開但緊密聯接的暖身球場,則可獨立舉行多項運動或其他多功能集合活動。
選擇強而力圓筒造型,理由是其緊縮簡潔的建築面積,並聯想到傳統圓形競技。外牆將是全玻璃的帷幕牆, 由於周圍的建築及城市景觀在視覺上爭相突出複雜,本球館則力求創造一個這環境中較明顯的造型及簡化建,不重複很複雜的造型,而與此玻璃筒相輔的暖身球場,則是以大地色系之面材形塑一簡潔幾何的之矩形體與鄰近住宅區相呼應。

與既有周邊關係有效的空間層級規劃
由於基地四面臨道路,並呈現一開放性的邊界,周邊所面臨有台北教育大學及住宅區。因此,於基地上可區分為對外連結性強的(籃球)活動區,非開放性之學校教學區,以及球場附屬服務區三區塊。

配置構想
主場配置位置:本館在基地上的位置,以考量主要幹道(辛亥路)及其周圍服務車道,讓行人、服務貨車、私人車、機車、公車及出租車能順暢運行的關係上,同時也創造面臨大道及內部兩處廣大可聚群眾的廣場並與大安運動中心之面前退縮空間相連結。

主場館配置
籃球場以伸縮看台四面伸展定其需求場地大小,此場地規格是最通用的多用途場地,適用於多項運動比賽外,並可作多功能集會表演。
本場館有面積廣大之門廳,其中有四組電梯、樓梯與地下層停車場連通,在廣廊層(以電扶梯及寬廣樓梯通上)圍繞整個看台區,其中設有足夠的廁所及販賣點,看台出入口分佈四周確保入場散場順暢,以兩組電梯及樓梯可通往的包廂層,東面是貴賓包廂區,西面則為音控室與記者播報室及攝影轉播空間。

副場館與和平國小配置位置
副場館利用連通廊道與主場館相連結,並空間量體與和平國小量體相連並形成一完整的建築體,藉此可突顯和平國小的標地。區位上則面臨東面巷道之住宅區,以退縮之綠地做為中介空間區隔人潮的干擾。而面臨辛亥路三段21巷則由8米巷道退縮為10米,將做為球場後場之主要服務動線。

量體及造型色彩計畫
具有創意的帷幕牆是利用相同尺寸而不同顏色及質感的玻璃組成,其中以綠色為主的高性能Low-E雙層玻璃板,以不同顏色質感的玻璃板不規則地散佈全帷幕牆,可採用的玻璃包括工業玻璃、絲印玻璃、花紋玻璃、積層玻璃或背面烤漆玻璃等,並且視需要這些玻璃可為全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而安置在不同的位置,其結果是隨觀者的位置無論內外有一不斷在變化生動而具活力的視覺感受。
在南向及朝西南的帷幕牆外將設置固定的鋼材遮板,全高度並距牆面約2M設鋼架,利用帷幕牆結構支撐此鋼架,然後在其外緣安置對角的40cm寬金屬遮板,有效地阻擋夏日最烈之日照,同時也創造有趣而生動的視覺效果,鋼架的下方亦用以構造主要進出口或票房口上方的雨庇。
很明顯地,本場館相對周圍環境非常透明而開放,並能自然採光,為了控制日間光線,本場館將提供涵蓋周邊的電動捲簾來控制不需要的日光,在夜間則從四周可望見場館內一些活動,透過彩色玻璃以及LED燈更可獲得額外精彩的視覺效果。


業主台北市政府地點台北市完工日期預計2016年12月完工參與人員費宗澄、陳邁、陳品絢